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 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現代自然界中,昆蟲多擬態蕨類和種子植物的葉子、枝條和花,極少部分昆蟲可以擬態苔蘚植物。 苔蘚植物是最早陸地植物之一,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為昆蟲提供了食物,也提供了庇護場所。 但地質歷史上,昆蟲與苔蘚植物的生態關係則鮮有記錄,而化石昆蟲類比苔蘚的行為更是未見。
近期,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劉星月教授與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員、美國堪薩斯大學Michael S. Engel教授合作組成的研究團隊,從一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奇特的昆蟲幼蟲擬態苔蘚植物。 該結果是首次在化石昆蟲中發現擬態苔蘚的行為,為重建遠古昆蟲和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研究成果線上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本次報導的昆蟲為脈翅目草蛉總科的幼蟲,俗稱蚜獅。 該物種被命名為黃氏擬苔草蛉Phyllochrysa huangi Liu et al., 2018,種名以模式標本的捐贈人(臺灣黃憶人先生)命名。
擬苔草蛉與目前已知的所有草蛉總科幼蟲不同,其胸部及腹部前5節背板發育了共8對扁闊的葉狀結構,其外形非常類似于苔蘚的植物體。 此外,該種頭部相對退化並隱匿在前胸側葉下,前端發育有一對極長且端部膨大的觸角以及一對細長內彎的大顎,分別用來探測和捕食獵物。
本研究還找到了幾類該物種可能擬態的苔蘚類群。 其中,擬苔草蛉與幾類葉苔類展示了極大的形態相似性,包括個體大小、葉形狀和排列、葉的褶皺和紋路。 因此,本研究推斷擬苔草蛉很可能擬態葉苔類,利用該類偽裝躲避捕食者,同時也迷惑獵物,提高捕食成功率。 本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資助。
相关论文:Liu Xingyue*, Shi Gongle, Xia Fangyuan, Lu Xiumei, Wang Bo*, Engel M.S.* (2018) Liverwort mimesis in a Cretaceous lacewing larva. Current Biology, https://doi.org/10.1016/j.cub.2018.03.060
留言列表